百姓拿起儀器來檢測應對化工污染正在腐蝕環境 | |||
日期:2011-10-13 來源:www.rcmfp.cn | |||
百姓拿起儀器來檢測應對化工污染正在腐蝕環境------拉力測試儀網 首先,我們要從事故的起因尋找方法來預防化工事故的發生。 新聞案例:紫金礦業污水泄漏事件 事件簡介::7月3日福建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嚴重污染,紫金礦業直至12日才發布公告,瞞報事故9天。 事件起因:連續降雨造成廠區溶液池區底部黏土層掏空,污水池防滲膜多處開裂,滲漏事故由此發生。 事后處理:記者站收到6萬元匯款,系“封口費",6家媒體受到“信封”公關, 可見,企業對污染事故發生后的首要任務不是解決污染的問題,而是保存企業形象問題,如此虛假的誠信如何讓企業走上正軌。 經濟發展的成果很多被企業主所分享,而企業生產活動中排放的廢棄物,卻可能危害其他人的健康,企業中的底層工人因為可能最先接觸,很有可能是污染物的最直接的受害者,但當廢氣通過高大煙囪拍放到大氣中,廢水排放到河流中,于是受害者范圍再次擴大。當人們呼吸者被污染的空氣,吃著被污染者河水海水中的魚蝦時,我們身體健康遭到的損害又有誰來替我們承擔成本?很顯然,經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卻可能不是環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而處于一線的工人和其他附近被污染物侵蝕著的更多無辜的人,是否意識到環境污染中公平與正義性的缺失? 如何企業主能夠在事故前加強對污染物的排放和處理措施,做好監測工作,事后積極的檢測污染處理污染物,那么悲劇就不會這么容易的發生了,所以,提高企業主的環境保護概念,加大企業及周邊環境檢測工作,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首要任務。 其次,對發生的污染事件及時的處理,盡可能的回復環境。 新聞案例:7千余只化學原料桶被沖入松花江 事件簡介:7月28日12時,穿越吉林市永吉縣的溫德河出現洪峰,永吉縣經開區內的新亞強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吉林眾鑫集團兩家企業的庫房被河水沖毀,有7000只左右的化學原料桶被沖入河中,進而流入松花江。 事件起因:洪水沖毀企業倉庫,進而卷走化學原料桶。 事后處理:吉林省在松花江沿途設置8道防線攔截,新亞強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派出200余人組成專業搶先隊伍協助當地政府進行打撈,環保部門設置7個檢測站對河水進行監測。 可見,當事企業和政府對事件的重視程度,積極的處理了化學原料桶,避免的污染的加深。 再者,百姓也要拿起儀器進行檢測 案例簡介:廣東省深圳市10多名市民應市環保局之邀,參與環境監測工作,最終形成“地球健康體檢報告”。經過監測,3個小組出具的體檢報告表明,被檢測地區的室內空氣、噪聲、放射性物質水平都保持良好。 處在化學污染區或者周圍有污染企業的人民應該有良好的自己保護和防范意識,學習環境相關知識,對身邊的空氣河流植物能進行簡單的檢測和分析,這樣也能及時的幫助污染事故不再發生或者發生后的及時處理。www.rcmfp.cn |
|||
|
[返回上一頁]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 |